馬會與各界攜手 籲學童擁抱生命 2017年5月16日 學童自殺數字近年有所上升,引起社會關注。為了更有效支援有需要的學生,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2,100萬港元,與香港明愛、生命熱線及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合作,推出「賽馬會擁抱生命系列」。透過系列下的三個計劃,與學校及家長攜手,務求及早識別受情緒困擾的學生,為他們及其家庭提供支援,亦希望提高大眾對精神健康的認識。 今天(5月16日),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長者、復康、醫療、環保及家庭)陳載英女士聯同香港明愛家庭服務服務發展主任李普光先生、生命熱線執行總監吳志崑先生及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總幹事曾展國先生公佈詳情。 陳女士表示,青年人面對生理轉變、家庭關係、成長經歷、學業及人際關係等挑戰,都會影響他們的情緒。負面情緒如果處理不當,長遠會影響身心健康,甚至萌起輕生念頭。她說:「馬會認為培養積極人生觀應該從小開始,面對逆境,身邊人更可以成為青年人強而有力的後盾,所以馬會推出『賽馬會擁抱生命系列』,希望聯合三間機構的力量及經驗,為他們提供支援,實行多管齊下,共同擁抱生命。」 「賽馬會擁抱生命系列」下的三個預防自殺計劃分別為香港明愛的賽馬會「家.友.導航」社區伙伴計劃;生命熱線的賽馬會「愛生命」計劃;以及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賽馬會生命偶遇資源計劃」,現階段正與超過80間學校攜手合作,預計三年內可惠及超過8,000名學生、家長、老師及義工,並為有需要的學生及家長提供約500節情緒輔導。 1. 賽馬會「家.友.導航」社區伙伴計劃 為了及早識別有需要協助的學生,香港明愛與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於去年九至十月,以問卷訪問了兩間小學的449名小五至小六學生,以及四間中學的464名中一學生。研究使用兒童自殺潛在可能量表作評估,學生得11分或以上會被列為潛在個案。 結果顯示,分別有三成一的小學生樣本及四成中學生樣本被評為潛在個案。面對轉變,例如升中、適應社交圈子等挑戰,學生更易出現情緒困擾。調查同時反映,如果學生感到無助及認為自己是別人的負擔,自殺風險會較高;相反若學生感到快樂、肯定自己的能力,自殺風險則較低。 香港明愛為被識別為有需要的學生及其家長提供治療小組,以及轉介有自殺風險或出現精神健康問題的學生予社工、臨床心理學家或綜合家庭服務中心跟進。此外,亦會為學生、家長及老師提供培訓,提高他們的意識,協助識別有需要的青年人。 2. 賽馬會「愛生命」計劃 計劃由生命熱線推行,旨在透過義工培訓,訓練青年人成為守門員,支援受情緒困擾的朋輩。同時,提升青年人的自我調節力及對情緒健康的認知,建立正面積極人生觀;亦會裝備老師及家長有關及早識別及介入的知識。 3. 「賽馬會生命偶遇資源計劃」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正建立網上平台,將短片、生命教育學習套等資料與公眾分享,提高大眾對預防自殺的了解,當身邊人出現負面情緒時給予適當支持。老師及社工亦將於計劃下獲得培訓,加強他們的自殺風險評估及處理能力。 馬會多年來支持多個防止自殺的項目,包括於早年撥款成立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協助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設立全港首間「生命教育中心」,以及透過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支持「生命共行」外展長者服務。 香港賽馬會 香港賽馬會(「馬會」)是致力建設更美好社區的非牟利企業。馬會透過其結合世界級賽馬、有節制體育博彩及獎券,以及慈善及社區貢獻的綜合營運模式,創造可觀的經濟及社會價值,並協助政府打擊非法賭博。2015/16年度,馬會的慈善捐款達破紀錄的39億港元,並為政府庫房帶來209億港元的歷年新高稅款。馬會是全港最大的單一納稅機構,也是全球最大慈善捐助機構之一。馬會致力追求全球卓越成就及回饋社會,與市民「同心同步同進 共創更好未來」。 圖一: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長者、復康、醫療、環保及家庭)陳載英女士表示,馬會認為培養積極人生觀應該從小開始,面對逆境,身邊人更可以成為青年人強而有力的後盾。 圖二: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長者、復康、醫療、環保及家庭)陳載英女士(左五)聯同香港明愛家庭服務服務總主任林綺雲女士(右五)、生命熱線執行總監吳志崑先生(左四)、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理事黃祐榮先生(左三)、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郭黎玉晶博士(右四)及家長與老師代表。 圖三:圖三 /四:參與計劃的家長/ 老師分享經驗。 圖四  
  賽馬新聞  

馬會與各界攜手 籲學童擁抱生命

2017年5月16日

學童自殺數字近年有所上升,引起社會關注。為了更有效支援有需要的學生,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2,100萬港元,與香港明愛、生命熱線及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合作,推出「賽馬會擁抱生命系列」。透過系列下的三個計劃,與學校及家長攜手,務求及早識別受情緒困擾的學生,為他們及其家庭提供支援,亦希望提高大眾對精神健康的認識。

今天(5月16日),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長者、復康、醫療、環保及家庭)陳載英女士聯同香港明愛家庭服務服務發展主任李普光先生、生命熱線執行總監吳志崑先生及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總幹事曾展國先生公佈詳情。

陳女士表示,青年人面對生理轉變、家庭關係、成長經歷、學業及人際關係等挑戰,都會影響他們的情緒。負面情緒如果處理不當,長遠會影響身心健康,甚至萌起輕生念頭。她說:「馬會認為培養積極人生觀應該從小開始,面對逆境,身邊人更可以成為青年人強而有力的後盾,所以馬會推出『賽馬會擁抱生命系列』,希望聯合三間機構的力量及經驗,為他們提供支援,實行多管齊下,共同擁抱生命。」

「賽馬會擁抱生命系列」下的三個預防自殺計劃分別為香港明愛的賽馬會「家.友.導航」社區伙伴計劃;生命熱線的賽馬會「愛生命」計劃;以及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賽馬會生命偶遇資源計劃」,現階段正與超過80間學校攜手合作,預計三年內可惠及超過8,000名學生、家長、老師及義工,並為有需要的學生及家長提供約500節情緒輔導。

1. 賽馬會「家.友.導航」社區伙伴計劃

為了及早識別有需要協助的學生,香港明愛與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於去年九至十月,以問卷訪問了兩間小學的449名小五至小六學生,以及四間中學的464名中一學生。研究使用兒童自殺潛在可能量表作評估,學生得11分或以上會被列為潛在個案。

結果顯示,分別有三成一的小學生樣本及四成中學生樣本被評為潛在個案。面對轉變,例如升中、適應社交圈子等挑戰,學生更易出現情緒困擾。調查同時反映,如果學生感到無助及認為自己是別人的負擔,自殺風險會較高;相反若學生感到快樂、肯定自己的能力,自殺風險則較低。

香港明愛為被識別為有需要的學生及其家長提供治療小組,以及轉介有自殺風險或出現精神健康問題的學生予社工、臨床心理學家或綜合家庭服務中心跟進。此外,亦會為學生、家長及老師提供培訓,提高他們的意識,協助識別有需要的青年人。

2. 賽馬會「愛生命」計劃

計劃由生命熱線推行,旨在透過義工培訓,訓練青年人成為守門員,支援受情緒困擾的朋輩。同時,提升青年人的自我調節力及對情緒健康的認知,建立正面積極人生觀;亦會裝備老師及家長有關及早識別及介入的知識。

3. 「賽馬會生命偶遇資源計劃」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正建立網上平台,將短片、生命教育學習套等資料與公眾分享,提高大眾對預防自殺的了解,當身邊人出現負面情緒時給予適當支持。老師及社工亦將於計劃下獲得培訓,加強他們的自殺風險評估及處理能力。

馬會多年來支持多個防止自殺的項目,包括於早年撥款成立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協助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設立全港首間「生命教育中心」,以及透過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支持「生命共行」外展長者服務。

香港賽馬會

香港賽馬會(「馬會」)是致力建設更美好社區的非牟利企業。馬會透過其結合世界級賽馬、有節制體育博彩及獎券,以及慈善及社區貢獻的綜合營運模式,創造可觀的經濟及社會價值,並協助政府打擊非法賭博。2015/16年度,馬會的慈善捐款達破紀錄的39億港元,並為政府庫房帶來209億港元的歷年新高稅款。馬會是全港最大的單一納稅機構,也是全球最大慈善捐助機構之一。馬會致力追求全球卓越成就及回饋社會,與市民「同心同步同進 共創更好未來」。

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長者、復康、醫療、環保及家庭)陳載英女士表示,馬會認為培養積極人生觀應該從小開始,面對逆境,身邊人更可以成為青年人強而有力的後盾。
圖一:
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長者、復康、醫療、環保及家庭)陳載英女士表示,馬會認為培養積極人生觀應該從小開始,面對逆境,身邊人更可以成為青年人強而有力的後盾。

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長者、復康、醫療、環保及家庭)陳載英女士(左五)聯同香港明愛家庭服務服務總主任林綺雲女士(右五)、生命熱線執行總監吳志崑先生(左四)、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理事黃祐榮先生(左三)、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郭黎玉晶博士(右四)及家長與老師代表。
圖二:
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長者、復康、醫療、環保及家庭)陳載英女士(左五)聯同香港明愛家庭服務服務總主任林綺雲女士(右五)、生命熱線執行總監吳志崑先生(左四)、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理事黃祐榮先生(左三)、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郭黎玉晶博士(右四)及家長與老師代表。

圖三 /四:參與計劃的家長/ 老師分享經驗。
圖三:
圖三 /四:參與計劃的家長/ 老師分享經驗。


圖四

 

關閉視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2000-2024 香港賽馬會